1、
不粘模電鍍塗層附著力差
原因分析:
預處理不當是導致附著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如果模具表麵在電鍍前沒有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活化處理,例如表麵存在油汙、鏽跡、氧化層或其他雜質,會使塗層無法與模具基體形成良好的結合。像在一些機械加工後的模具表麵,殘留的切削油如果未被完全清除,電鍍塗層就很難牢固地附著。

電鍍工藝參數不合適也會影響附著力。如電鍍時的電流密度過高或過低,過高可能導致塗層結晶粗糙,與基體的結合力減弱;過低則可能使塗層沉積速度過慢,影響塗層與基體之間的相互擴散和化學鍵合。此外,電鍍液成分不合理,例如主鹽濃度不當、添加劑不足或過量等,也會對塗層的附著力產生負麵影響。
缺陷表現及影響:
附著力差的塗層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起皮、剝落的現象。在模具脫模時,塗層可能會成片地從模具表麵脫落,不僅影響模具的脫模性能,還可能導致產品表麵質量受損。例如在注塑模具中,塗層剝落的碎片可能會粘在塑料製品上,使其表麵出現瑕疵。
2、不粘模電鍍塗層表麵粗糙度不符合要求
原因分析:
電鍍過程中的鍍液成分波動會導致塗層表麵粗糙度變化。如果鍍液中的金屬離子濃度不穩定,或者有雜質混入鍍液,會影響金屬的沉積過程,使塗層表麵的晶粒大小不均勻,從而增加表麵粗糙度。例如,鍍液中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夾雜在塗層中,使塗層表麵變得粗糙。
電鍍工藝參數對表麵粗糙度也有顯著影響。過高的電流密度會使塗層結晶速度過快,導致晶粒生長不均勻,形成粗糙的表麵。同時,電鍍時間過長或過短也可能影響表麵粗糙度。如果電鍍時間過長,塗層過厚,容易出現表麵不平整的情況;電鍍時間過短,則可能無法獲得足夠光滑的表麵。
缺陷表現及影響:
表麵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會影響模具的脫模性能。對於不粘模電鍍塗層,粗糙的表麵可能會使製品在脫模時產生較大的摩擦力,導致脫模困難,甚至損壞製品。而且,粗糙的表麵還會影響模具的耐腐蝕性,因為粗糙表麵更容易積聚腐蝕性物質,加速塗層的腐蝕。
3、不粘模電鍍塗層孔隙率過高
原因分析:
電鍍過程中的析氫現象是導致塗層孔隙率過高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當在酸性鍍液中進行電鍍時,陰極上會有氫氣析出。如果氫氣不能及時逸出,就會在塗層中形成氣孔。例如,在鍍鎳過程中,若鍍液的 pH 值過低,析氫反應加劇,會使鎳塗層中的孔隙增多。
塗層的沉積速度過快也可能導致孔隙率增加。當沉積速度超過金屬離子在塗層中的擴散速度時,塗層容易出現疏鬆的結構,從而產生孔隙。此外,鍍液中的雜質和添加劑的種類及用量也會影響孔隙率。某些雜質可能會阻礙金屬離子的正常沉積,導致塗層結構不均勻,增加孔隙。
缺陷表現及影響:
孔隙率過高會降低塗層的防護性能。腐蝕性介質容易通過孔隙滲透到塗層與模具基體之間,引起基體的腐蝕。在不粘模應用中,腐蝕產物可能會影響塗層的不粘性能,並且隨著腐蝕的加劇,塗層可能會逐漸失去與基體的結合力,導致剝落。
4、不粘模電鍍塗層色澤不均
原因分析:
鍍液成分不均勻是導致色澤不均的常見原因。如果鍍液沒有充分攪拌,不同部位的金屬離子濃度、添加劑濃度等可能會存在差異,使得在模具不同位置沉積的塗層顏色不同。例如,在鍍銅過程中,若鍍液中的銅離子分布不均勻,可能會導致模具表麵部分區域顏色較深,部分區域顏色較淺。
電鍍時的電流分布不均勻也會引起色澤不均。模具形狀複雜時,由於邊緣效應等因素,電流會在模具的某些部位集中,導致這些部位的塗層沉積速度和成分與其他部位不同,從而出現色澤差異。此外,電鍍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也可能影響塗層的色澤,不同溫度下金屬的沉積速度和氧化程度可能不同。
缺陷表現及影響:
色澤不均主要影響模具的外觀質量。對於一些對外觀要求較高的模具,如用於生產高檔塑料製品的模具,色澤不均會使產品表麵質量下降,影響產品的美觀度。同時,色澤不均也可能暗示著塗層內部結構的不均勻,可能會對塗層的其他性能,如耐腐蝕性、不粘性能等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。